中藥車前子_中藥車前子的功效與作用
《中國藥典》:車前子
【拼音名】 Chē Qián Zǐ
【英文名】 SEMEN PLANTAGINIS
【來源】 本品為車前科植物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. 或平車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.的干燥成熟種子。夏、秋二季種子成熟時采收果穗,曬干,搓出種子,除去雜質。
【性狀】 本品呈橢圓形、不規則長圓形或三角狀長圓形,略扁,長約2mm,寬約1mm。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,有細皺紋,一面有灰白色凹點狀種臍。質硬。氣微,味淡。
【鑒別】 (1)車前 粉末深黃棕色。種皮外表皮細胞斷面觀類方形或略切向延長,細胞壁黏液質化。種皮內表皮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,直徑5~19μm,長約至83μm,壁薄,微波狀,常作鑲嵌狀排列。內胚乳細胞壁甚厚,充滿細小糊粉粒。
平車前 種皮內表皮細胞較小,直徑5~15μm,長11~45μm。
(2) 取本品0。1g,加水3ml,振搖,放置30分鐘,濾過,濾液中加稀鹽酸3ml,煮沸1分鐘,放冷,用氫氧化鈉試液調節pH至中性,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1ml,置水浴中加熱,生成紅色沉淀。
【炮制】 鹽車前子:取凈車前子,照鹽水炙法(附錄Ⅱ D)炒至起爆裂聲時,噴灑鹽水,炒干。
本品表面黑褐色或黃棕色。氣微香,味微咸。照上述酸不溶性灰分項下的方法測定,不得過3。0%;照膨脹度項下的方法測定,應不低于5。0。
【性味】 甘,微寒。
【歸經】 歸肝、腎、肺、小腸經。
【功能主治】 清熱利尿,滲濕通淋,明目,祛痰。用于水腫脹滿,熱淋澀痛,暑濕泄瀉,目赤腫痛,痰熱咳嗽。
【用法用量】 9~15g,入煎劑宜包煎。
【貯藏】 置通風干燥處,防潮。
【備注】 用于濕熱下注、小便淋瀝澀痛等癥,常與木通、滑石等配伍應用。對于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癥,也具有顯著功效,為臨床所常用,主要用于實癥;如腎虛水腫,可配熟地、肉桂、附子、牛膝等同用。治濕熱泄瀉,癥情輕者,可以單味使用,較重者可配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苡仁等同用。用于目赤腫痛或眼目昏花,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者,可與菊花、決明子、青箱子等同用;如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、迎風流淚,可與熟地、菟絲子等同用。用于肺熱咳嗽較宜,可與杏仁、桔梗、蘇子等化痰止咳藥同用。
【摘錄】 《中國藥典》
頁首
《*辭典》:車前子
【出處】 《本經》
【拼音名】 Chē Qián Zǐ
【別名】 車前實(《神仙服食經》),蝦蟆衣子(《履巉巖本草》),豬耳朵穗子(《青海藥材》),鳳眼前仁(《中藥材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 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種子。秋季果實成熟時,割取果穗,曬干后搓出種子,簸去果殼雜質。
【性狀】 ①大粒車前
為車前的種子。呈橢圓形或不規則長圓形,稍扁,長2毫米,寬1毫米。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。放大鏡下觀察,可見細密網紋,種臍淡黃色,橢圓凹窩狀。氣味無,嚼之帶粘液性。以粒大、色黑、飽滿者為佳。
主產江西、河南。此外,東北、華北、西南及華東等地亦產。
②小粒車前
為平車前的種子。呈橢圓形或不規則長圓形,稍扁,長1~1.5毫米,寬不足1毫米,余與上種相似。
主產黑龍江、遼寧、河北等地。此外,山西、內蒙古、吉林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山東等地亦產。
【化學成份】 含多量粘液質、桃葉珊瑚甙,并含車前子酸、膽堿、腺嘌呤、琥珀酸、樹脂等。
【炮制】 車前子:揀去雜質,篩去泥屑、空粒。鹽車前子:取凈車前子,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,噴淋鹽水,再略炒取出,晾干。(每車前子100斤,用鹽2斤8兩,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)
《綱目》:"凡用車前子,須以水淘洗去泥沙,曬干。入湯液炒過用;入丸、散,則以酒浸一夜,蒸熟研爛,作餅曬干,焙研。"
【性味】 甘,寒。
①《本經》:"味甘,寒。"
②《別錄》:"咸,無毒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甘,平。"
④《藥品化義》:"味淡,性平。"
【歸經】 入腎、膀胱經。
①《
本草蒙筌》:"入膀胱。"
②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肝、膀胱、小腸三經。"
③《本草經疏》:"入腎、肝、膀胱三經。"
【功能主治】 利水,清熱,明日,祛痰。治小便不通,淋濁,帶下,尿血,暑濕瀉痢,咳嗽多痰,濕痹,目赤障翳。
①《本經》:"主氣癃、止痛,利水道小便,除濕痹。"
②《本草經集注》:"主虛勞。"
③《別錄》:"男子傷中,女子淋瀝,不欲食。養肺強陰益精。明目療赤痛。"
④《藥性論》:"能去風毒,肝中風熱,毒風沖眼目,赤痛障翳,腦痛淚出,去心胸煩熱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通小便淋澀,壯陽。治脫精,心煩。下氣。"
⑥《醫學啟源》:"主小便不通,導小腸中熱。"
⑦《滇南本草》:"消上焦火熱,止水瀉。"
⑧《綱目》:"止暑濕瀉痢。"
⑨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主淋瀝癃閉,陰莖腫痛,濕瘡,泄瀉,亦白帶濁,血閉難產。"
⑩《科學的民間藥草》:"鎮咳,祛痰,利尿。"
⑾《山東中藥》:"敷濕瘡、膿泡瘡、小兒頭瘡。"
【用法用量】 內服:煎湯,1.5~3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煎水洗,或研末撒。
【注意】 凡內傷勞倦,陽氣下陷,腎虛精滑及內無濕熱者,慎服。
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常山為使。"